第六十八章 以城为坊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笔趣阁 >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 第六十八章 以城为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八章 以城为坊

  和之前的农夫一样,相关的变法法令铁匠们无不说得头头是道,但却无人敢予以评价议论,稍稍试探过一次后,杨华便识趣的不再涉及这方面的话题。

  逐一造访了这些沿街分布的冶铁作坊,杨华对韩国的冶铁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

  韩国最优秀的工匠大多集中在兵器制作上,而渑池诸坊负责的只是农具和民用铁器的打造,申不害考核制度下的中等工匠在此已经能主管一坊了,上等工匠更是一个也没有。

  据工匠所言,上等工匠在韩国并不是稀罕物,仅在宜阳一地便有上千人,首都新郑更依照齐国模式建立了工匠之乡,直接参与铁器制作的便有上万户之多。

  渑池虽小,但以一城之地专门用来打造农具,在杨华看来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手笔了,想想周地目前连一个面向民间的铁器作坊也没有,两者之间的差距简直难以估量。

  而且像渑池这样的民用铁器城在韩国还不止一座,相同规模的至少有十座之多,正是这些统一、集中且高效的冶铁之城,让申不害能在短时间内大兴农业,一年之内便发放了数以百万计的农具给韩国农夫,到第二年的时候,不仅满足了本国所需,甚至已有多余向周边各国出售了。

  正因为韩国铁匠们令出一门,让杨华得以通过这些低级工匠一窥其整个冶铁业的发展。

  此时的炼铁方法还是以块炼法炼铁为主,虽然大量使用了煤作为燃料,但炼出的铁仍然含碳量极低,质地柔软,适于锻造成形。

  这样炼出的铁用于打造农具倒还没什么,在规模效应下,韩国冶铁的成本已经极低,足以支撑起铁制农具的全面普及。

  可这仅是韩国冶铁最浅层的现象,从言谈之间的一些细节可以推测,韩国此时不仅已经有了成熟的生铁冶炼技术,甚至炼钢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只不过炼钢技术尚不成熟,所得大多用来打造兵器。

  其实华夏的冶铁术在夏便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春秋时期便已经是块炼铁、白口铸铁和钢三者并举,长沙一座春秋晚期墓中曾出土白口铸铁鼎和一把中碳钢制成的剑便是明证。

  作为冶铁技术的领先者,韩国的工匠们已经能熟练掌握冶炼的各个环节,即使是低等工匠,其技艺也并不逊色。

  申不害可不会用国府的钱养无用之人,但凡能够通过考核者,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大量工匠的集中又让更加精细的分工自然而然地出现,从冶炼、浇铸到锻打,那种由一个铁匠掌控全程的情景杨华一个也没有看到。

  相比之下,杨华自己在村里捣鼓出来的那个冶铁作坊就显得极为不堪了,别说规模小得可怜,人员和技术也远不能相比,就算抛开矿品较差的原因,与韩国的冶铁业也有天壤之别。

  有鉴于此,杨华对每个冶铁流程的观察都极尽仔细,渑池的冶铁作坊或许只是韩国冶铁业的最低层面,却仍让他获益良多。以前他空有一身领先这个时代的基础理论知识,可在周地百业凋敝的环境下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若不是遇上高石子和泰山这两个顶尖工匠,他现在恐怕也是一事无成。

  如今有了实实在在的例子,终于让他心中得以形成一套更加合理且适用的方法。

  杨华流连于各个作坊,一直走到城中央的小广场时仍然意犹未尽,抬头看了看天色,他不由呀的一声,不知不觉间竟已到了满天晚霞之时。

  在一旁早就百般无聊的苌弘摇头叹气:“你现在才知道看天,之前不是说好一路轻装疾行吗?”

  尴尬地笑了笑,杨华向苌弘作揖告罪:“老师,我看我们不如就夜宿渑池吧。”当下也不等苌回应,拉着二人的马缰便向前寻找驿站。

  渑池距韩国边境硖石关仍有数十里,二人此时就算加紧赶路,恐怕也不能在天黑前及时赶到,若是错过宿头,崤山的夜晚可不是那么容易熬过的。

  苌弘也知道杨华是第一遭离开周地,虽然其好奇之心竟如此浓烈让他微感意外,又哪里会加以责怪呢,只能苦笑摇头。

  他一路观察杨华的一言一行,发觉自己越来越看不透自己的这个弟子了,无论如何他也想像不到当初那个怯怯诺诺的少年,竟能涉猎如此之广,不论农夫、工匠他都能和他们有着说不完的话。

  莫非真的如“传言”那般,杨华是在藏室遍阅藏书才获得了这么多的知识吗?

  和其他城市一样,渑池也执行着严格的宵禁,各工坊相继关门,城外的农夫也陆续回家,街上的行人骤然多了起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渑池虽小,而且结构简单,但仅居住在城内的庶民便有两万多人,若再加上匠户之家和少量驻军,人口已经不比周地少多少了。

  上千小吏回村窝冬差不多就是杨华此前见识过最热闹的场景了,此刻置身汹涌的人潮之中,更让他如在梦中。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个小小的渑池竟然就拥有和周地相差无几的实力,这让杨华更生感慨。

  韩国就算仅以渑池之力,要征服周地也是易如反掌,真不知道历代周王到底在干些什么,让周室衰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据说韩国在现存的各大国中还是人口最少,地盘最小的,可怜自己的老师苌弘一心想要复兴周室,看来这注定是个难以达成的梦幻。

  由于只有纵横四条街,杨华很容易便问到了官驿的所在。各国统治的面积越来越大,为了便于传递消息,沿途一般都会设置官驿,除了满足本国所需,也会对外开放。

  相对来说,由私人开办的客栈并不多见,大多只出现在一些往来频繁的大城要邑。渑池虽然地处要冲,却没有多少停留的价值,也就只有唯一的一家官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ge03.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ge0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